《郑驸马宅宴洞中》这首七言古诗是杜甫描写郑驸马(郑潜曜,唐玄宗女临晋公主驸马)宅邸宴饮场景的作品。诗人以瑰丽的笔触描绘了驸马府中人工洞窟的奢华景象,展现了盛唐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考究。全诗辞藻华美,意象奇绝,在杜甫沉郁顿挫的主体诗风之外,呈现了其早期诗歌中富丽精工的一面。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郑驸马宅宴洞中》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约745年),杜甫早年游历长安时期。郑驸马洞是长安贵族园林中人工营造的避暑洞窟,诗中"阴洞"、"夏簟"等描写反映盛唐贵族消夏的奢华方式。"琥珀"、"玛瑙"等器皿描写,既写实景又暗含对贵族奢靡的隐讽。这是杜甫早期交游贵族、诗风华丽的代表作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主家的莲花洞口幽阴清雅,飘着细细的烟雾;当此盛夏季节留我宴饮,坐在琅玕一样靑翠的竹席上。
薄薄的琥珀杯中斟满浓浓的春酒,碧绿的玛瑙碗里盛上寒冷的冰水。
草堂清凉无比,使人误以为正从江底通过,又好像沿着石磴凌风而上埋入云端。
自然这秦氏仙楼压过郑氏山谷,何况还时时听到珊珊的杂佩声响。
注释
(1)夏簟:夏天用的竹席。此处喻竹。
(2)清:一作“青”。
(3)琅玕:珊瑚之类的美石。
(4)堂:一作“屋”。
(5)麓:一作“底”。
(6)风磴:指山岩上的石级。
(7)霾:同“埋”。
(8)秦楼:指公主。《列仙传》载,秦公将女儿弄玉嫁给萧史,每日于楼上吹箫作风声。一日,有凤落于其屋,夫妇骑风而去,此用其事以比郑潜曜。
(9)郑谷:《扬子法言》载,谷口人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城。郑子真,汉成帝时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郑风·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