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大雪

〔清代〕吴伟业

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南枝开放北枝寒。

作品简介

《临清大雪》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北上京师在临清道中所见所感,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勉强北上的复杂心情。前两句写诗人由眼前北上的风雪看到自己“裋褐疲驴帽带”的令人可怜可叹的身影,更觉可悲无奈。末两句诗含意却隐晦,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勉强无奈的心情。全诗感情凄怆,意境冷寂。

创作背景

身际国变的吴伟业,作为明的遗臣,虽心不情愿却万般无奈而屈节仕清。他从此陷入了无法排遣的精神痛苦中愧悔自贵,抑郁无欢。其诗风也随之发生陡变,由原先才华艳发、清丽芊绵的风致,一改而为激楚苍凉、含蓄蕴藉的格调。《临清大雪》这首诗即作者于顺治十年(1653),应清廷征召赴京时在临清(今属山东)道中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已白发苍苍,却冒着暴风雪,去了首都,一路上穿着粗糙的衣服戴着宽大的帽子骑着疲倦的驴子。

我很遗憾地背对着家里园子里的开花开得很好的梅树,南边的树枝已开花、北部的枝条还是寒冷的。

注释

(1)临清:州名。在山东省西北部,邻近河北省。明清时为州,现为临清县。

(2)白头:作者自称,当时他四十四岁。形容已年老体衰。

(3)长安:中国古都。今陕西西安市。汉、唐等十个朝代都定都于此。这里作为首都的代称,实指清都北京。

(4)裋褐:粗陋的布衣。

(5)宽:松紧之松。

(6)故园梅树好:指家乡太仓的“梅村”梅树繁茂。此句亦有以“故国”代故国之意。

全文拼音版

línqīngxuě
báitóufēngxuěshàngzhǎngānduǎnmàodàikuān
yuánméishùhǎonánzhīkāifàngběizhīhán

作者介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明亡后隐居不出,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诗词文曲均有较深造诣,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有《梅村家藏稿》。

吴伟业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探梅

〔宋代〕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临江仙·内乡寄嵩前故人

〔金代〕元好问

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放船直到淅江西。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外人初到故应迷。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五代〕顾夐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临溪送别诗

〔南北朝〕谢朓

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

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

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宋代〕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宋代〕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临皋闲题

〔宋代〕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宋代〕辛弃疾

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戏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