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隐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

上朝奏报时,忽然发生宫廷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文宗在危难时召见令狐楚,开始悔恨错用了李训、郑注。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仇士良把文宗从含元殿劫回宫内,并令禁军出宫与李训部下拼死搏斗。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李训匆忙举事失败,把初生的生机扼杀了。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古代有除去君旁的坏人,现在不是缺少老成持重的人。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李训的动机虽未可轻视,但这一举太没有名目。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含冤被杀的人,谁能瞑目?悲痛欲绝的人,哪能忍气吞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近来听说皇帝开宴祝寿,没有废除用雅乐。

注释

有感二首·其二拼音版

yǒugǎnèrshǒu··èr
dānyóuzòutóngtíngchuāzhànzhēng
línwēiduìzhíshǐhuǐyòngpángméng
zhàngshōuqián殿diànxiōngbèichéng
cānghuángbàngyǎnèyángshēng
yǒuqīngjūnjīnfēilǎochéng
xīnsuīwèitàimíng
shuímíngxiányuānníngtūnjuéshēng
jìnwénkāi寿shòuyànfèiyòngxiányīng

作品简介

《有感二首·其二》这是李商隐《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继续以甘露之变为背景进行政治讽喻。诗中"丹陛彤庭"的朝堂突变、"五色棒"的宦官暴力、"清君侧"的理想与失败形成强烈对比。尾联"开寿宴"的描写,更凸显政变后宦官集团粉饰太平的虚伪。全诗通过卢植(忠臣)与庞萌(叛将)的典故,直指文宗用人不当,表达了对朝政的深刻批判。

创作背景

据史载,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乙卯)十一月,唐文宗与宰相李训、风翔节度使郑注共谋诛灭宦官。这一月二十一日,李训让人诈称左金吾大厅后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想诱宦官仇士良等前去验看,趁机加以诛杀。仇至,发觉有伏兵,逃回殿上,劫持文宗入宫,并派禁军大肆捕杀朝官。除李训被杀外,连未曾与谋的宰相王涯、贾鍊、舒元舆等也被灭族。长安有些街坊和人家被劫掠一空。郑注也被仇士良密令斩于凤翔。史称“甘露之变”。从此朝政大权进一步归于宦官,文宗更处处受挟制。事见两《唐书》李训、郑注、王涯等人的传及《通鉴·大和九年》。此诗成于公元836年(开成元年丙辰)。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桂枝香·观木犀有感寄吕郎中

〔宋代〕陈亮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馀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唐多令·秋暮有感

〔宋代〕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望月有感

〔唐代〕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野泊对月有感

〔宋代〕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金代〕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有感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