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慷慨激昂;下片抒发现实感慨,写出南渡后的壮心抱负和落寞处境,于诙谐深沉中流露出牢骚悲愤,心伤透骨,沉郁苍凉。全词两片对比强烈,情绪跳荡明显,而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籙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3)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壮岁,少壮之时。锦襜:锦制的衬托马鞍的坐垫。
(4)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率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5)燕兵夜娖银胡籙: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6)金仆姑:箭名。泛指良箭。
(7)髭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8)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9)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即事
劫火何曾燎一尘?侧身人海又翻新。闲拈寸砚磨砻世,醉折繁花点勘春。
闻柝夜,警鸡晨。重重宿雾锁重闉。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鹧鸪天·丁已除夕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鹧鸪天·翠凤金鸾绣欲成
翠凤金鸾绣欲成。沉香亭下款新晴。
绿随杨柳阴边去,红踏桃花片上行。
莺意绪,蝶心情。一时分付小银筝。
归来玉醉花柔困,月滤窗纱约半更。
鹧鸪天·别情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鹧鸪天·三山道中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