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鹘行

〔唐代〕杜甫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在高堂上看到生鹘,在秋日中英姿飒爽更加矫健。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开始还惊讶鹘这么无拘无束,怎么如此居高醒目。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原来是幅生动逼真的画,画师真的是巧夺天工啊。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居然能画出这样神骏的姿态,成为人眼中的美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乌鸦喜鹊停在弯曲的树枝上,害怕鹘出击而不安。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可是鹘只是侧着脑袋看天空,宁可没在众禽之中。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长长的羽翼就如刀剑一般,可在人世间超越搏击。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可以在空旷的天际飞腾,却被绘画的颜料所束缚。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想那苍茫无际的云空,自有翱翔在云雾中的真鹘。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这画让我有些伤感,徘徊不忍离开独自为之郁闷。

注释

(1)生:一作“老”。

(2)飒爽:劲捷,神采飞动。

(3)秋骨:鹘至秋日换羽后更矫健,善搏击。

(4)拘挛:束缚。挛,一作“卷”。

(5)突兀:居高而醒目。

(6)功刮造化窟:谓画师巧夺天工。功,一作“巧”。造化窟,指化育万物的天。《列子》:“造化者,其巧妙而功深。”

(7)作:一作“此”。

(8)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

(9)轩然:骚乱貌。

(10)侧脑:斜仰起头。指画鹊。

(11)没:埋没。

(12)长翮:翅膀。

(13)人寰:人世间。

(14)乾坤空峥嵘:即“天空任鸟飞”意。峥嵘,高旷貌。

(15)粉墨:绘画用的颜料。此指画。

(16)缅思:沉思。思,一作“想”。

(17)烟雾质:指翱翔于云雾之中的真鹘。

(18)顾步:低头漫步。

(19)纤郁:忧思郁结。

画鹘行拼音版

huàxíng
gāotángjiànshēngshuǎngdòngqiū
chūjīngluán
nǎizhīhuàshīmiàogōngguāzàohuà
xiězuòshénjùn姿chōngjūnyǎnzhōng
quèmǎnjiūzhīxuānránkǒngchū
nǎokànqīngxiāoníngwèizhòngqínméi
zhǎngdāojiànrénhuánchāoyuè
gānkūnkōngzhēngróngfěnqiěxiāo
miǎnyúnshāyǒuyānzhì
jīnshāng

作品简介

《画鹘行》是杜甫的一首题画诗,属七言古诗。此诗以雄健的笔力描绘画中鹘(一种猛禽)的威猛姿态,并借鹘抒怀,表达诗人渴望奋飞、不甘平庸的壮志。诗中“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以动态笔法写静态画面,赋予画鹘以生命;“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则展现凌厉气势,暗含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全诗气势磅礴,体现了杜甫题画诗“以真写画,以画寄志”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画鹘行》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754-755年),杜甫40余岁,困守长安时期。当时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贤士受压。杜甫借画中鹘的雄姿,既赞画技高超,又寄托自身抱负。诗中“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的孤高形象,暗喻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格,反映其早期诗歌的豪迈风格。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画鹰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龙点睛

〔唐代〕佚名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腾去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画石

〔唐代〕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画鱼

〔明代〕钱宰

绿波春水没渔家,杨柳青青拂钓槎。

三月江南春雨歇,一双鳣鲔上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