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鹘行》是杜甫的一首题画诗,属七言古诗。此诗以雄健的笔力描绘画中鹘(一种猛禽)的威猛姿态,并借鹘抒怀,表达诗人渴望奋飞、不甘平庸的壮志。诗中“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以动态笔法写静态画面,赋予画鹘以生命;“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则展现凌厉气势,暗含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全诗气势磅礴,体现了杜甫题画诗“以真写画,以画寄志”的艺术特色。
画鹘行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画鹘行》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754-755年),杜甫40余岁,困守长安时期。当时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贤士受压。杜甫借画中鹘的雄姿,既赞画技高超,又寄托自身抱负。诗中“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的孤高形象,暗喻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格,反映其早期诗歌的豪迈风格。
翻译注释
翻译
在高堂上看到生鹘,在秋日中英姿飒爽更加矫健。
开始还惊讶鹘这么无拘无束,怎么如此居高醒目。
原来是幅生动逼真的画,画师真的是巧夺天工啊。
居然能画出这样神骏的姿态,成为人眼中的美物。
乌鸦喜鹊停在弯曲的树枝上,害怕鹘出击而不安。
可是鹘只是侧着脑袋看天空,宁可没在众禽之中。
长长的羽翼就如刀剑一般,可在人世间超越搏击。
可以在空旷的天际飞腾,却被绘画的颜料所束缚。
想那苍茫无际的云空,自有翱翔在云雾中的真鹘。
这画让我有些伤感,徘徊不忍离开独自为之郁闷。
注释
(1)生:一作“老”。
(2)飒爽:劲捷,神采飞动。
(3)秋骨:鹘至秋日换羽后更矫健,善搏击。
(4)拘挛:束缚。挛,一作“卷”。
(5)突兀:居高而醒目。
(6)功刮造化窟:谓画师巧夺天工。功,一作“巧”。造化窟,指化育万物的天。《列子》:“造化者,其巧妙而功深。”
(7)作:一作“此”。
(8)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
(9)轩然:骚乱貌。
(10)侧脑:斜仰起头。指画鹊。
(11)没:埋没。
(12)长翮:翅膀。
(13)人寰:人世间。
(14)乾坤空峥嵘:即“天空任鸟飞”意。峥嵘,高旷貌。
(15)粉墨:绘画用的颜料。此指画。
(16)缅思:沉思。思,一作“想”。
(17)烟雾质:指翱翔于云雾之中的真鹘。
(18)顾步:低头漫步。
(19)纤郁:忧思郁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画鸭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腾去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归?
画眉禽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画石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画鱼
绿波春水没渔家,杨柳青青拂钓槎。
三月江南春雨歇,一双鳣鲔上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