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唐代〕杜甫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澄澈的潭水深不见底,这清幽静寂的环境涤荡着客人的内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官吏们骑着马,乘着雅兴,来到这富有野趣的山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两位能力强的官吏珠联璧合,这么丰盛的酒宴得花足足一两白银。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天色渐晚,席间助兴的笛声多么美妙,潭水深处,仿佛有蛟龙随着笛声低吟。

注释

(1)萧然:空寂,这里指环境清幽。

(2)掾曹:佐治官吏称“掾”,职官治事分科称“曹”。两者并用,指担任低级官职的人。

(3)一金:并非实质,就是用来表示宴席昂贵。唐代一般用“钱”计量费用。一两白银绝非小数目。

(4)龙吟:比喻笛声优美。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拼音版

liújiǔcáozhèngxiáqiūshíményàn
qiūshuǐqīngxiāoránjìngxīn
yuàncáochéngxìngāndàohuānglín
néngféngliánhuáyánzhíjīn
wǎnláihéngchuīhǎohóngxiàlóngyín

作品简介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记述了诗人参与法曹刘九与瑕丘郑氏在石门山的宴集活动。首联“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以秋水澄澈喻心境空明,奠定超脱氛围;颔联写友人乘兴访幽,鞍马至荒林,展现闲逸情趣;颈联“能吏逢联璧”赞与会才俊,“华筵直一金”暗含对奢靡的微讽;尾联“横吹好”“龙吟”以音乐意象收束,将宴饮之乐升华为自然与人文的共鸣。全诗语言凝练,在纪实中隐含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体现了杜甫早期诗歌中清峻与深沉并存的特点。

创作背景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杜甫时年二十五岁,漫游齐赵一带。当时杜甫与当地官吏交往频繁,参与宴饮酬唱。诗中“刘九”为法曹参军(司法官吏),“郑瑕丘”为瑕丘(今山东兖州)郑姓友人。石门山在今山东曲阜东北,为名胜之地。诗中“华筵直一金”暗指宴席奢华,折射出开元盛世下官吏的享乐风气,尾联“龙吟”亦暗喻才士抱负,为杜甫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诗风埋下伏笔。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代〕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唐代〕柳宗元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赠别从甥高五

〔唐代〕李白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闻筝

〔明代〕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