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作品简介

《诸将五首·其二》是杜甫《诸将五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七言律诗。此诗以"韩公本意筑三城"开篇,通过回顾张仁愿筑三受降城的典故,讽刺当时将领依赖回纥援兵的失策。诗中"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二句,以精妙的对比手法揭示了边防的松懈,尾联"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则直接质问诸将的失职。全诗用典精当,议论深刻,展现了杜甫的政治洞察力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诸将五首·其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年55岁的杜甫正寓居夔州。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未除,吐蕃不断入侵,而唐王朝却一味依赖回纥援兵。杜甫通过这首诗批评了边将无能、朝廷失策的现状,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这组诗是杜甫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诗史"的创作特色。

翻译注释

翻译

韩国公筑三座受降城的本意,是想杜绝异族入侵,让国家永保安宁。

怎么能总是烦外邦回纥的兵马,反而远来救助大唐的朔方军。

胡虏来侵已经不觉得潼关是险隘了,也听说天子晋阳起兵而水清。

诸君只让天子一人操心社稷,你们何以报答岂非坐享太平!

注释

(1)韩公:指张仁愿。

(2)尽烦:犹多劳。

(3)犹闻:过去听说,现在还听说。

(4)至尊:指唐代宗。

全文拼音版

zhūjiāngshǒu··èr
hángōngběnzhùsānchéngjuétiānjiāohànjīng
wèijǐnfánhuífānrányuǎnjiùshuòfāngbīng
láijuétóngguānàilóngyóuwénjìnshuǐqīng
使shǐzhìzūnyōushèzhūjūnshēngpí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诸官游招隐寺

〔唐代〕王昌龄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诸将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诸将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诸将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