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是元朝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七言律诗。展现登临泰山的壮阔胸怀。首联"风云一举"以动态笔法写登山之迅捷,尽显豪情;颔联"烟九点""日三竿"化用李贺《梦天》与李白《游泰山》典故,构成俯仰天地的全景式构图;颈联通过"井处""巢居"的对比,抒发突破格局的人生感悟;尾联引入仙人洪崖与笙鹤意象,将现实登山升华为精神飞升。全诗气象雄浑而理趣盎然,兼具盛唐边塞诗的壮美与宋诗的哲思。
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注释
(1)齐州:即济南。
(2)烟九点:形容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罗峙。
(3)井处:居处狭隘,即其下句所言巢居,眼界窄,活动区域小。
(4)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在江西省新建县西南,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山下有炼丹井,名崖井。
(5)满空笙鹤:传说仙鹤从空而降,接仙人乘鹤在天上的笙乐声中升天而去。
(6)高寒:指天上仙人居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养浩的诗
相关推荐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岳阳楼二首·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登岳阳楼望君山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登宝公塔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登雨花台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翦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登单于台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登控鲤亭望孤山
大江自吞空,中流涌孤山。
欲取藏袖中,归置几案间。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