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这首五言排律是杜甫为宽慰担任临邑(今山东临邑)主簿的弟弟杜颖所作。诗中描绘了黄河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弟弟的关切。全诗气势磅礴,想象奇伟,将自然灾害与政治隐喻相结合,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30岁漫游齐赵时期。时黄河决堤,临邑受灾,杜颖负责治水工程。诗中"洪河坼"(黄河决口)、"燕南"、"济上"等句详述灾情;"吾衰泛梗"(《战国策》土偶与桃梗对话典)自叹漂泊;末句"掣巨鳌"(《列子》龙伯钓鳌典)则寄寓治水成功的期望,是杜甫早期关心民瘼的重要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天地间风雨不止,条条山谷倾泄着波涛。
听说黄河已经决口,高高的水浪与远处的大海连成一片。
治水的官吏忧心忡忡,灾区的百姓哭诉哀号。
弟弟屈身在临邑县供职,官为主簿负责防治河水。
前天收到你寄来的信,信中说你们正在紧张地加固堤防。
难以借助鼋鼍之力抵御洪水,徒然仰望鸟鹊前来搭桥。
燕南地区庄稼全毁,济南兖州蓬蒿皆没。
螺蚌无数,生满城外;蛟螭肆虐,在深泽中横行。
徐关沦为深深的水府,碣石山变成小小的秋毫。
百姓的茅屋被水冲走只留下孤零零的树木,青天之下竟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
我身体衰弱形同漂浮的桃梗,却仍想涉过大水去摘蟠桃。
摘来蟠桃当作钓饵,倚在天边钓起那酿造水患的巨鳌。
注释
(1)二仪:天和地。
(2)积风雨:久雨。
(3)坼:即决口。
(4)职司:职在防河的有司(官吏)。
(5)忧悄悄:忧愁的心情难以消除。悄悄:忧愁的样子。
(6)郡国诉嗷嗷:言灾区的地方官吏诉说灾民嗷嗷待哺的惨况。
(7)簿曹:官名。
(8)尺书:书信。古时写信用一尺见方的绢,故称尺书。
(9)版筑:用两块板夹土,捣实。此指筑堤坝。
(10)不时操:是说无时无刻不在筑堤。
(11)假:假借。
(12)鼋:元鱼。
(13)鼍:鳄鱼。
(14)瞻:仰望。
(15)乌鹊毛:《尔雅·翼》称,每年七月七日,乌鹊到天河上为织女架桥,头上的毛皆被踩落。
(16)燕南:河北省南部。
(17)畎:田中小沟。
(18)济上:济南兖州一带。
(19)九皋:深泽。
(20)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
(21)白屋:百姓住的茅草屋,为水所冲,故只留孤树。
(22)青天:没有狂风暴雨的天,但还是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
(23)利涉想蟠桃:言尽管我如泛梗一般无能,但还是想涉过人水去摘取蟠桃。
(24)掣:就是制服。传说巨鳌能致河溢之灾,故杜甫有此想头。杜甫说这种大话,意在宽慰兄弟。
(25)巨鳌:传说中的大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临江仙引·画舸
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枯荷点断秋容。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游人漫劳倦去,奈何不逐东风。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临江王节士歌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