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作品简介

《寒食野望吟》由唐代诗人白乐天所著,是一首杂言诗。该诗出自《全唐诗》,描写了寒食清明时节的扫墓情形,生动的描绘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翻译注释

翻译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

(1)纸钱:迷信者在祭祀时焚化给死人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墓地。形状有圆形方孔如铜钱者,也有纸上打些钱形的。据《新唐书·王璵传》记载,汉以来丧葬者埋钱于墓圹中, 称瘗钱, 魏晋以后则演变为用纸钱。唐·张水部《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2)棠梨:俗称野梨。落叶乔木,叶长圆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实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点。可用做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三国吴·陆元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蔽芾甘棠》:「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3)白杨:树名。又名毛白杨,俗名大叶杨。

(4)别离:一作“离别”。

(5)重泉: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

全文拼音版

hánshíwàngyín
quèzàohūnqiáoqīngmínghánshíshuíjiā
fēngchuīkuàngzhǐqiánfēilěilěichūncǎo绿
tánghuāyìngbáiyángshùjìnshìshēngbiéchù
míngmíngchóngquánwénxiāoxiāorénguī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寒食

〔清代〕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寒食即事

〔唐代〕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寒食上冢

〔宋代〕杨万里

径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寒雨朝行视园树

〔唐代〕杜甫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