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以时空回环抒写相思之情。首句"归期无期"的无奈与次句"夜雨涨池"的绵长,构成现实困境;后两句"共剪烛花"的想象与"却话夜雨"的将来回忆,在现在与未来的双重时空中深化情感。全诗以"问-涨-剪-话"为动作链,"期-雨-烛-雨"的意象复沓,形成如雨丝般缠绵的抒情结构。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夜雨寄北》此诗作于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任东川节度使幕僚时。"寄北"指向北方长安的妻子(或友人),"巴山"(今重庆)夜雨的实景触发孤独感。作品突破传统寄怀诗的线性叙事,开创"时空折叠"的抒情范式,今重庆北温泉公园建有"夜雨寄北"诗碑廊。
翻译注释
翻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1)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何时将要。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8)却话:回头说,追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