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诗史"中的战地实录,以血泪笔墨记录唐军惨败。诗中"孟冬十郡良家子"写新兵之殇,"血作陈陶泽中水"状战场惨烈,"野旷天清无战声"绘死寂氛围,"四万义军同日死"揭伤亡之巨,"群胡归来血洗箭"斥叛军残暴,"仍唱胡歌饮都市"讽长安失陷,"都人回面向北啼"抒亡国之痛,"日夜更望官军至"结以微茫希望。全诗如史诗镜头,展现杜甫"以诗证史"的纪实力量。
悲陈陶
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悲陈陶》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年)冬,杜甫45岁被困长安时。值房琯率唐军在陈陶斜(今咸阳东)与安史叛军决战,四万将士覆没。诗人以"都人北啼"的细节(唐肃宗在灵武),记录国都沦陷后的悲愤。作品诞生于安史之乱最黑暗阶段,其"血洗箭"与"饮都市"的尖锐对比,开创了中国战争诗歌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翻译注释
翻译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注释
(1)孟冬:农历十月。
(2)十郡:指秦中各郡。
(3)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4)旷:一作“广”。
(5)清:一作“晴”。
(6)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7)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8)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
(9)血:一作“雪”。
(10)仍唱:一作“捻箭”。
(11)都市:指长安街市。
(12)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13)都人:长安的人民。
(14)回面:转过脸。
(15)日夜更望官军至: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悲秋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悲青坂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悲清秋赋
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
悲秋诗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悲哉行
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
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
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
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
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
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
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
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沈。
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
悲歌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