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秦州处地偏僻山高路险,眼下秋季将近而我尚未回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塞上的阴云断断续续,边地的太阳缺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报警的烽火时常燃起,紧急的羽檄屡屡飞驰。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吐蕃是大唐的外甥国,怎么能如此忤逆天威?
注释
(1)客:一作“夜”。
(2)闻:一作“声”。
(3)西戎:指吐蕃。
(4)迕:一作“近”。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秦州处地偏僻山高路险,眼下秋季将近而我尚未回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塞上的阴云断断续续,边地的太阳缺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报警的烽火时常燃起,紧急的羽檄屡屡飞驰。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吐蕃是大唐的外甥国,怎么能如此忤逆天威?
(1)客:一作“夜”。
(2)闻:一作“声”。
(3)西戎:指吐蕃。
(4)迕:一作“近”。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是杜甫流寓秦州时期创作的边塞组诗中的第十八首。此诗以"地僻秋将尽"起笔,通过"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的意象叠加,营造出边塞深秋的肃杀氛围。诗中"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二句,真实记录了当时紧张的边防局势,尾联"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则表达了诗人对吐蕃犯边的愤慨。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展现了杜甫边塞诗的现实主义特色。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深秋,时年48岁的杜甫因政治失意弃官西行,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吐蕃乘安史之乱频繁侵扰西北边境,诗人目睹边防空虚、烽火频传的现状,在诗中既抒发了个人漂泊之愁,又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这组杂诗是杜甫边塞题材的重要代表作。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