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风吹日落,疏竹掩映,坐间寒泉一派清凉; 下片写酒后清醒,飞澜发声,水洒荷花,宛如散落在美人肌肤。这里环境气氛宜人,毫无暑天的燥热之感。此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善譬巧喻,体物入微的艺术才能。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此词当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五月,当年二月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知扬州。晁补之时任扬州通判,为苏轼属吏。二人会于扬州晁氏随斋。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五月底,天气已热,苏轼去访晁补之。晁补之在书斋里放了一盆白荷花,盆中清泉四溢,顿觉暑意全消。苏轼作《减字木兰花》词。
翻译注释
翻译
送走了回旋的热风,落日的美景,迎来了东墙上散乱的疏竹月影。满座宾客渐渐感受到些许的清冷。寒泉并未溅湿薄衣,寒意却袭入了袖筒。
梦断酒醒,百尺喷泉从绿井里发出鸣声。挥洒的冰雪散落在白芙蓉一白玉美人般的肌肤之中。
注释
(1)回风落景:回:旋转。景:同“影”,日影。
(2)清微:清凉微细,犹清和,毛传《诗.大雅·杰民》“穆如清风”云:“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3)不湿衣:谓寒意沁肌。
(4)百尺飞澜鸣碧井:“百尺”句:谓从布满青苔的百尺井中汲水。澜,波浪。
(5)麾:同“挥”,挥洒。
(6)白玉肌:指白荷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轻拢。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憁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减字木兰花·春情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减字木兰花·皋兰被径
皋兰被径,月底栏干闲独凭。修竹娟娟,风里时闻响佩环。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依尽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
减字木兰花·寓意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