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五首·其二》是杜甫组诗中情景反差最强烈的篇章。前两联以工丽笔触描绘新春美景:“莺入新年语”写听觉之悦,“花开满故枝”绘视觉之盛,“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更展现开阔明净的春日画卷。后三联陡然转折,“牢落官军速”揭露官军溃败的乱象,“鬓毛元自白”直抒衰老飘零之悲,尾联“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以静穆春山与北望长安的蜿蜒视线作结,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忧思融于空间阻隔的怅惘中。全诗通过乐景与哀情的极致对比,深化了“伤春”主题的历史厚重感。
伤春五首·其二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伤春五首》这组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在阆中。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侵入长安,唐代宗走避陕州,次年春蜀地方知,杜甫为此写了这组诗。题下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翻译注释
翻译
新年里,黄莺飞来啜啼,春花开满了原来的树枝。
天空晴朗,一阵风吹来卷起帷幔,碧绿的草地上,小溪连着水池。
官军离京城还很辽远,万物萧条衰败,隐伏着危机。
我的鬓发原先就已经斑白,泪珠一直在眼眶下悬垂。
我不是没有兄弟,无奈长久隔绝别离。
这里的山岭上春色多么寂静,向北望,只见漫长道路伸向天际。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伤友
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
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
伤农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伤心行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愚溪三首·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伤愚溪三首·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伤愚溪三首·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伤辽东战亡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