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清代〕纳兰性德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作品简介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写家中的秋海棠经夜雨后,娇艳地开放。下片追怀往昔,描绘令人怀念往日美好时光和此时“肠欲断”的凄苦之情。全词表达了乡关客愁,柔肠寸断的心情。通篇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拿捏得当,十分自然。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出访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家中秋海棠花已开,离愁别绪顿时涌上心头。作者由此花而赋此词,表达了乡关客愁、相思难耐、柔肠寸断的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落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

(1)六曲阑干:指代亭园。

(2)娇慵: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

(3)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

(4)裙衩: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

(5)绡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6)惺忪: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

(7)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全文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liùlángānsān
liùlángàngānqiànshuíjiāoyōngliánfěnqiángdōngfēnqúnchà绿yóuguǒlèixiāohóng
céngbìnbiānxiéluòxiàbànchuángliángyuèxīngsōngjiùhuānzàimènghúnzhōngránchángduàngèngqiūfēng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宋代〕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临江仙·赠王友道

〔宋代〕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信州作

〔宋代〕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宋代〕晏几道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内乡寄嵩前故人

〔金代〕元好问

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放船直到淅江西。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外人初到故应迷。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宋代〕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