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还陆浑别业

〔唐代〕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作品简介

《寒食还陆浑别业》是唐朝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先描写了寒食节里洛阳城和陆浑别业两地的花儿盛开的情况,接下来描写了诗人对洛阳春光的留恋,并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然后对比伊川的春意美景和此时陆浑别业的酒水,写出了自己愿作一名老人歌颂这太平盛世的心愿,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及对官场留恋。全诗语言清新,格调优美。

创作背景

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闲暇时,常到陆浑别墅游览,并时有诗作。《宋之问集》中咏陆浑别墅的诗共存四首,《寒食还陆浑别业》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注释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2)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3)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全文拼音版

hánshíháihúnbié
luòyángchénghuāxuěhúnshānzhōngjīnshǐ
dànbiéqiáoyángliǔfēngchuāntáoyuè
chuāntáozhèngfāngxīnhánshíshānzhōngjiǔchūn
lǎozhīyáoshùnhāntàipíngrén

作者介绍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代诗人。上元二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律诗定型有重要贡献。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风格绮丽精工,尤擅五律,《度大庾岭》《题大庾岭北驿》等作情感真挚。因谄事张易之、太平公主,玄宗即位后被赐死。虽人品遭讥,但诗艺精湛,其律诗创作推动近体诗成熟,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宋之问的诗

相关推荐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食江州满塘驿

〔唐代〕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寒梧栖凤赋

〔唐代〕王勃

以“孤清夜月”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乌。

况其灵光萧散,节物凄清。疏叶半殒,高歌和鸣。之鸟也,将托其宿止;之人也,焉知乎此情?月照孤影,风传暮声。将振耀其五色,似箫韶之九成。

九成则那,率舞而下。怀彼众会,罔知淳化。虽璧沼可饮,更能适于醴泉;虽琼林可栖,复忆巡于竹榭。念是欲往,敢忘昼夜?苟安安而能迁,则思思其不暇。

故当披拂寒梧,翻然一发。自此西序,言投北阙。若用之衔诏,冀宣命于轩阶;若使之游池,庶承恩于岁月。可谓择木而俟处,卜居而后歇。岂徒比迹于四灵,常栖栖而没没?

寒食雨·其二

〔宋代〕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雨·其一

〔宋代〕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唐代〕骆宾王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

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