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作品简介

《严郑公宅同咏竹》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严武(封郑国公)宅邸与主人同咏新竹之作。诗人通过对新竹生长状态的细腻观察,描绘了竹子的清雅风姿,并寄寓了对人才成长的期许。全诗语言清新,对仗工整,体现了杜甫咏物诗"体物寓兴"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严郑公宅同咏竹》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重返成都严武幕府时期。严武宅内新竹初发,"半含箨"(笋壳半脱)的细节显示观察之微;"无剪伐"之语既咏竹,亦暗含对严武爱惜人才的期许。诗中"书帙"、"酒樽"等物,反映杜甫暂得安居的文士生活,是其成都"幕府时期"的清新小品。

翻译注释

翻译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注释

(1)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2)含箨:包有笋壳。箨(tuò):笋壳。

(3)书帙:书套。帙(zhì):包书的布套。

(4)娟娟:美好。

(5)但:只。

(6)翦:同剪。

全文拼音版

yánzhènggōngzháitóngyǒngzhú
绿zhúbànhántuòxīnshāocáichūqiáng
qīnshūzhìwǎnyīnguòjiǔzūnliáng
juānjuānjìngfēngchuīxiāng
dànlìngjiǎnhuìjiànyúnchá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关推荐

咏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江令人请赞

〔宋代〕释宗杲

渠本宣州人,生缘在宁国。

前不尊释迦,后不敬弥勒。

家贫无饭疃,出家去投佛。

行脚走诸方,江南遍江北。

才参临济禅,便作白拈贼。

眼里有瞳人,肚中无点墨。

还如跛阿师,说得行不得。

满庭芳·耕

〔元代〕赵显宏

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说其余。

赛社处王留宰猪,劝农回牛表牵驴。还家去,蓬窗睡足,一品待如何?

明日歌

〔明代〕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赠清漳明府侄聿

〔唐代〕李白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

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