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唐代〕杜甫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然而邺城一仗那云般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注释

(1)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2)龙种: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

(3)骕骦:骏马名。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拼音版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nán使shǐtiānyóuláiwànqiáng
yúnliánzhènqiūcǎobiànshānzhǎng
wénshuōzhēnlóngzhǒngréngcánlǎoshuāng
āimíngzhàndòujiǒngxiàngcāngcāng

作品简介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是杜甫借咏西域战马寄托家国之思的寓言诗。前四句以"天马""万匹"的盛况与"浮云没""秋草长"的衰败对照,暗喻陇右战马资源因吐蕃入侵而枯竭;后四句聚焦"老骕骦"(良马名),"哀鸣思战斗"的孤骏形象,既写实又象征诗人虽老病漂泊仍心系战局的赤忱。"迥立苍苍"的结句,将个体的不屈精神融入天地苍茫,构成杜诗特有的沉雄境界。

创作背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弃官华州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时吐蕃侵占陇右牧场(原产"天马"),唐军战马奇缺。"真龙种"指西域汗血宝马,"老骕骦"自况。在"秋草遍山"的萧瑟中,一匹老马"迥立苍苍"的身影,正是诗人面对国家危亡时"思战斗"而不得的悲剧写照。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