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然而邺城一仗那云般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注释
(1)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2)龙种: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
(3)骕骦:骏马名。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然而邺城一仗那云般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1)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2)龙种: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
(3)骕骦:骏马名。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是杜甫借咏西域战马寄托家国之思的寓言诗。前四句以"天马""万匹"的盛况与"浮云没""秋草长"的衰败对照,暗喻陇右战马资源因吐蕃入侵而枯竭;后四句聚焦"老骕骦"(良马名),"哀鸣思战斗"的孤骏形象,既写实又象征诗人虽老病漂泊仍心系战局的赤忱。"迥立苍苍"的结句,将个体的不屈精神融入天地苍茫,构成杜诗特有的沉雄境界。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弃官华州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时吐蕃侵占陇右牧场(原产"天马"),唐军战马奇缺。"真龙种"指西域汗血宝马,"老骕骦"自况。在"秋草遍山"的萧瑟中,一匹老马"迥立苍苍"的身影,正是诗人面对国家危亡时"思战斗"而不得的悲剧写照。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