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是北宋文豪欧阳修的一首闺情词。此词以夏日雨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闺中闲情:上阕"轻雷碎荷"以听觉构建雨境,"断虹月华"完成时空转换;下阕"燕子垂帘"的动态与"凉波簟纹"的静态相映,结句"水精枕畔堕钗"的香艳细节含蓄风流。全词摒弃直露描写,纯用环境烘托闺思,体现了宋代文人词"雅化"的审美追求,被俞陛云评为"如叠花异石,别饶韵致"。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此词约作于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时欧阳修任颍州知州。据《钱氏私志》载,欧公任河南推官时,曾眷恋一歌妓,此词或为追忆之作。词中"小楼"意象与其《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中的"玉楼"形成互文,反映中年欧阳修对青春恋情的诗化回忆。宋代士大夫常将私人情感寄托于闺怨题材,本词通过精细的物象选择(如"水精枕""堕钗"),实现了情欲表达的审美升华。
翻译注释
翻译
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不久小雨即停,小楼西角显现出被遮断的彩虹。我们靠倚栏杆旁,直等到月亮东升。
燕子飞回门前,窥伺着飞到画梁问;我从玉钩上放下门帘。床上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却无波纹涌动。床头放着水晶双枕,她的金钗从发上坠下,横放枕边。
注释
(1)轻雷:雷声不大。
(2)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月华:月光、月色之美丽。这里指月亮。
(4)画栋:彩绘装饰了的梁栋。
(5)玉钩:精美的帘钩。
(6)帘旌:帘端下垂用以装饰的布帛,此代指帘幕。
(7)凉波不动簟纹平:指竹子做的凉席平整如不动的波纹。簟(diàn):竹席。
(8)水精:即水晶。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帏残烛,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临江仙·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