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政论诗。这五首诗提出息战、行俭德、封建的文治主张,呼吁君主下“哀痛诏”罪己,与民更始,抒发了作者在当时复杂时势下特有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情况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全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第二首诗表明诗人对当时的形势深为忧虑。”诗人认为,唐王朝对国内的藩镇尚且不能节制,就不用说抵御吐蕃等外族的侵扰了。正是代宗的懦弱姑息,养痈成患,致使国威不振,朝野不宁。以后河北各镇,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山东、江淮,也都仿效,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形势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杜甫当时的忧虑。此诗指明了时局症结之所在:河北虽平,道路已通,之所以诸侯不贡,是因为“高官皆武臣”,文治偏废,故倡“岳牧用词人”。从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事势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事势的复杂性就在于内外各种矛盾并作,理其头绪,就在诛求之甚,唯有先息战养民才是攘外安内的根本。“先”者,先事息战,再图后事也。故后面三首是诗人治乱丝之策。也就是说,要阐明“息战”真意,必须以大观小,求得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