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说》是明代文学家陶望龄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会稽地区兰花为切入,记述作者按传统“洁净”方法养兰失败,后改用粪水灌溉反使兰花繁盛的经历。文中引用“香草化茅”的典故,隐喻物性随环境易变的本质。作者反思高洁之物在世俗中难以保持本真,以兰花的“脆弱骄蹇”暗喻士人群体受现实侵蚀而丧失初心。全文以养兰为喻体,通过实践与思辨的结合,体现明代小品文托物言志的特征。
养兰说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瘁,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饥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历代骚人墨客,或赞其美姿,或赏其清香,或叹其高洁。然而作者通过侍养闽兰失败向他人请教这件事,有所感慨,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写下《养兰说》这篇文章。
翻译注释
翻译
浙江会稽盛产兰花,但福建的兰花更为名贵。养护这类兰花的方法特别讲究:兰花喜欢空气湿润但又忌讳潮湿,喜欢干燥但又害怕强烈日照,喜好通风但又要避免过分寒冷,像富贵人家的小儿女们,特别娇柔作态,最难侍候。我从前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说什么其他的花都特别喜欢污秽的粪水灌溉,唯独福建的兰花适宜用喝过的茶水浇灌,因为一切花草树木的清香都赶不上兰花的香味纯正,而最干净的又莫过于茶水,因此大概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是十分合适的。
我家的休园中有两盆兰花,我按照听到的方法用喝过的茶水灌溉,但是,兰花叶片却一天天变短了,颜色也一天天变憔悴枯萎了,不久,其中一盆竟然枯槁了。可是,别人家种植的兰花,却长得十分繁茂,并开了不少花朵。我到他家去询问其中的缘故,并把用茶水灌溉兰花的事儿告诉了他。那朋友感叹道:“这办法害了您啊!拿甜美的食物供给人吃,是粮食的职能;拿芳香的气味取悦于人,是花草的职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甜美的食物和芳香的气味,但是您知道吗?那些提供营养的粮食和供人欣赏的花草其实都是用粪水灌溉出来的。腐朽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神奇的功用,世上的事物大多这样啊。从前有一个捕得乌龟的人,说什么乌龟有灵气,是不会吃东西的。他便用竹箱将乌龟收藏在其中,十天后开箱一看,乌龟差一点饿死了。照这样说来,凡是认为有不吃东西的灵物,草木中有不适宜用污秽的粪水来浇灌的花草,都属于无知妄谈!先生您不加考虑地执意坚信所听到的话,您的兰花其实已经算干枯得晚了。”
我回家后,心中很不痛快,仍然觉得我听到的用茶水浇灌的方法应该不会错,但不久我又产生了怀疑:“事物原本因时间的推移久了就容易改变或丧失原有的习性,但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们不可能知道它啊。”在《离骚》中有这样的记载:“兰草芷草因改变环境而不再散发芳香,荃草蕙草随环境改变而蜕变为茅草。”那些生性脆弱而又十分傲慢的兰花凭着能散发芳香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因此,我就固执地担忧它们难以养活,却没料到它们其实已经改变习性了啊。唉!于是,我让小童割去干枯的部分,灌溉枯萎的部分,并运来粪水浸渍它们。然后,我的兰花也繁茂了。写于万历甲午年五月二十五日。
注释
(1)多态难奉:娇柔作态,难于侍奉(指种植养护)。
(2)嗜秽而溉:喜欢肥料灌溉。
(3)茗汁:茶水。
(4)气类:生物禀性相同的一类。
(5)瘁:枯坏。
(6)问故:询问原因。
(7)术:这里指养兰的方法。
(8)以甘食人:以它的甘甜而让人食用。
(9)臭腐之极,复为神奇:坏到极点的东西转化为好的东西。语出《庄子·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10)箧藏:用小箱子藏起来。
(11)旬:十日为一旬。
(12)固:鄙陋,缺乏见识。
(13)溺所闻:被听来的话所迷惑。
(14)子之兰槁亦后矣:你的兰花枯槁,已经算比较晚了。
(15)怿:快乐。
(16)犹谓:还以为。
(17)不妄:没有错。
(18)易其嗜:改变它的习性爱好。
(19)丧其故:丧失它本来的特性。
(20)密化:暗中发生了变化。
(21)兰、芷、荃、蕙:均为芳草名。
(22)茅:茅草。皆见于《楚辞》。
(23)骄蹇:娇贵而不顺人意。
(24)刈槁沃枯:除掉败死的枝叶,给枯干的施肥。
(25)渍:指兰花受粪水的浇灌。
(26)甲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减字木兰花·花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戏题木兰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念奴娇·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琐窗寒·玉兰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山兰赋
爰有奇特之草,产于空崖之地。仰鸟路而裁通,视行踪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岂众情之服媚。宁纫结之可求,兆延伫之能洎。禀造化之均育,与卉木而齐致。入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犹见识于琴台,窃逢知于绮季。
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秋兰赋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予心讶焉,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眠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枨触,虽幽人其犹未知。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析佩表洁,浴汤孤处。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慧庆寺玉兰记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