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府贬郴州

〔唐代〕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作品简介

《送杨少府贬郴州》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给被贬谪异地的友人杨少府。前四句想象朋友途中经过的名山大川,表现了旅人的愁苦之情;后四句想象旅途中实际存在的凶险,并用贾谊的典故以宽慰朋友。全诗融情于景,用典恰切,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对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宽慰。

创作背景

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唐代时期的气候和现在的气候有一定差异处。竺可桢认为,公元七世纪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高温湿润的南方地区在当时被认为气候不太宜人,瘴气丛生。王维的朋友被任命为郴州知府,即朝廷将此人排挤到了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当官。王维作《送杨少府贬郴州》此诗送别朋友。

翻译注释

翻译

明天您就要到衡山和洞庭湖那边去了,怎堪对着秋天的月亮,听着凄厉的猿声呢。

忧愁地看着北面水涯,三湘路途遥远,厌恶地说起楚国正是候风吹拂。

瘴气弥漫青草的时候经过夏口,浪花如白头时离开湓城。

长沙不会久留才子的,不必像贾谊一样凭吊屈原。

注释

(1)杨少府:名不详。

(2)郴州:今属湖南省。

(3)若为:犹言“怎堪”。

(4)北渚:北面的水涯。

(5)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湘水发源汇潇水,谓之潇湘;及至洞庭陵子口,汇资江,谓之资湘;又北与沅水汇于湖中,谓之沅湘。

(6)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许慎《淮南子注》:“綄,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

(7)青草瘴: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

(8)夏口: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

(9)湓城:历史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彭蠡县为滥城县,均属九江郡。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内。

(10)长沙:此用西汉贾谊典故。贾谊受到汉文帝赏识,很快升任太中大夫,但也因此受到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后世因此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

(11)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国诗人屈原。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作《吊屈原赋》。

全文拼音版

sòngyángshàobiǎnchēnzhōu
míngdàohéngshāndòngtíngruòwéiqiūyuètīngyuánshēng
chóukànběizhǔsānxiāngyuǎnèshuōnánfēngliǎngqīng
qīngcǎozhàngshíguòxiàkǒubáitóulàngchūpénchéng
chángshājiǔliúcáijiǎdiàopíng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送魏万之京

〔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宋代〕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送浑大夫赴丰州

〔唐代〕刘禹锡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

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

毡裘君长迎风惧,锦带酋豪踏雪衙。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送人宰吴县

〔唐代〕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元代〕王冕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送王孝廉觐省

〔唐代〕李白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注似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