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四更山吐月》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咏月五言律诗。此诗以"四更山吐月"的独特视角开篇,"残夜水明楼"的澄明意境展现了夔州夜月的空灵之美。诗中"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以精巧比喻写月光的皎洁,而"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则通过神话意象抒发了诗人老病交加的身世之感。尾联"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将月宫孤寒与人间疾苦相联系,体现了杜甫咏物诗"物我交融"的至高境界。
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时年55岁的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诗人独居西阁,在四更时分目睹明月从山间跃出的奇景,联想到自身白发貂裘的衰老形象,遂将神话传说与个人际遇熔铸一炉。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又暗含"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展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这是杜甫咏月诗中最富神话色彩的佳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四更天深山吐出了一弯明月,天亮前洒满清辉的水面映照着楼阁。
尘封已久的匣子中,镜子仿佛自动打开,风轻轻吹过,帘子自己挂上了钩子。
月宫中的玉兔可能疑惑为何有人头发如此斑白,就连那月中的蟾蜍也似乎眷恋着人的貂裘。
我斟酌着,嫦娥在月宫中孤单,但她能忍受那寒冷的天气,度过漫长的九秋。
注释
(1)尘匣:灰尘积匣。
(2)兔:传说中的月宫玉兔。
(3)蟾:传说月宫中有蟾蜍(蛤蟆)。
(4)姮娥:嫦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笛·万里孤云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月下笛·小雨收尘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夜沉沉、雁啼正哀,片云尽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月三首·其一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圣睹万年。
明暗相绝,何可胜言。
月夜泛舟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
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月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