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作品简介

《乙卯重五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人们在端午节当天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诗中既写景,又叙事,不但描绘了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还有端午时节吃粽子、插艾蒿、储药、点丹的风俗和饮酒欢乐的场面。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栩栩如生的描写中,诗作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乙卯重五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端午节,诗人时年七十一岁,在家乡山阴三山别业隐居。

翻译注释

翻译

端午节的山村很美啊,石榴花到处开放火红耀眼。

粽子的形状像分成的两个发髻,用一束艾草插上高冠。

按过去的习惯储备草药,瘦弱的身体也要驱邪点丹。

太阳西下我的事都已经做完,带着愉快的笑容饮酒尽欢。

注释

(1)乙卯: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

(2)重五: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所以又称“重五”。

(3)榴花:石榴花。

(4)粽包分两髻:粽子包得像两只发髻一样。髻,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此处用来比喻粽子的形状。

(5)危冠:高冠,高帽。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6)储药:端午节预示着夏天来临,苍羌、蚊子及各种毒虫、害虫都会出现,因此古人需要储些药草和雄黄、朱砂之类的东西,以备不测。

(7)羸躯:疲弱的身体。这里指诗人自己。

(8)点丹:用朱砂在人的印堂穴点个圆形的红点,用来辟邪。古人在端午节有点丹辟邪的传统。

全文拼音版

mǎochóngshī
chóngshāncūnhǎoliúhuāfán
zòngbāofēnliǎngàishùzhuówēiguān
jiùfāngchǔyàoléidiǎndān
xiéshìxiàoxiàngbēipán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诗作近万首,为古代诗人存世作品最多者之一,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晚年隐居山阴。其诗豪迈激昂,充满爱国热情,名篇《示儿》《游山西村》等脍炙人口。词与散文亦佳,有《剑南诗稿》传世。

陆游的诗

相关推荐

禹庙

〔唐代〕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细雨

〔唐代〕李商隐

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古意赠今人

〔南北朝〕鲍令晖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登鹊山

〔宋代〕陈师道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少年子

〔唐代〕李白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对雨

〔唐代〕李白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