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作》是唐代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就营造了一个凄冷孤寂的意境。次句转入自身直白凄然的内心世界。三句写乡思。末句“明朝又一年”点“除夜”之题,乡思之中更增岁月流逝、人生苦短之叹。高适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华丽辞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的满腔真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天宝九载(750年),高适四十六岁,刚刚考中进士不久,在封丘县尉的任上,年底到荒寒的蓟北送兵,除夕之夜于旅馆中作《除夜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面对旅馆的寒灯我独自不眠,旅居异地心情为何转为凄然?
故乡亲人正思念千里外的我,明朝两鬓增添白发又是一年。
注释
(1)客心:自己的心事。
(2)转:变得。
(3)凄然:凄凉悲伤。
(4)霜鬓:白色的鬓髮。
(5)明朝:明天。
全文拼音版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夜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除夜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寄微之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