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试出塞》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前四句写了汉室通过和亲与匈奴维持了十年的和好局面,但很快战云密布;后四句“饥”“啼”“疲”“恋”“苦”“损”等词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强烈的反战情绪。诗歌原意在歌颂李唐政府的边功。同时,也谴责了入侵异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诗歌语法结构严谨,对仗手法运用纯熟;全诗古朴有苍然气。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
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
《被试出塞》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前四句写了汉室通过和亲与匈奴维持了十年的和好局面,但很快战云密布;后四句“饥”“啼”“疲”“恋”“苦”“损”等词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强烈的反战情绪。诗歌原意在歌颂李唐政府的边功。同时,也谴责了入侵异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诗歌语法结构严谨,对仗手法运用纯熟;全诗古朴有苍然气。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乙亥(675年),是沈佺期在朝廷应科举题“出塞”写的一首应制诗。此诗非后来省试诗之体制,然由此可考察省试诗之由来及其历程。
过去朝廷与西北大漠隔绝的状态已经结束,打通大唐与大漠的通道已有十年。
太阳照在戈剑上反射出一片寒光,战旗拂着阴云飘荡。
饥饿的乌鸦在老城墙上啼叫,战马疲惫不堪眷恋着空城池。
戍守皋兰州使人劳累痛苦,异族入侵者更折损了许多士兵。
(1)通:打通。此句是说,打通了唐与大漠交往的道路已有十年。
(2)长平:本为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的赵国地(今山西高北的西北),这里代指征战之地的塞上。
(3)旆旌:泛指战旗。
(4)皋兰:唐初,唐政府于灵州都督府境内所置的安置内附的铁勒部的皋兰州,在今青铜峡市和中宁县之间。
(5)胡霜:胡是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诗中借指异族入侵者。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淮岸浮图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