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唐代〕杜甫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作品简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成都草堂时期的田园牧歌,以灵动笔触捕捉春色。诗中"江深竹静两三家"绘幽居环境,"多事红花映白花"写花色纷繁,"报答春光知有处"抒珍爱之意,"应须美酒送生涯"结以洒脱情怀。全诗语言明快如民谣,将"红花白花"的视觉狂欢与"美酒送春"的生命欣悦交融,展现了杜甫乱世中难得的闲适心境。

创作背景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50岁成都草堂时。时"安史之乱"未平,诗人暂得栖身之所,于浣花溪畔独步寻芳。组诗七首从"黄四娘家花满蹊"的秾丽到本首的简淡,构成完整的春日行吟图。作品与同期《春夜喜雨》共同呈现杜甫"民胞物与"的多元审美,是盛唐山水诗向中唐闲适诗过渡的关键文本。

翻译注释

翻译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注释

(1)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2)送:打发。

(3)生涯:生活。

全文拼音版

jiāngpànxúnhuājué··sān
jiāngshēnzhújìngliǎngsānjiāduōshìhónghuāyìngbáihuā
bàochūnguāngzhīyǒuchùyīngměijiǔsòngshē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江月楼

〔唐代〕薛涛

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

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

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

江中望月

〔唐代〕卢照邻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澈,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宋代〕苏轼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江天暮雪

〔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江城子·辰川上元

〔宋代〕王庭珪

夜郎江上看元宵。斗回杓。雪初消。灯火银花,何处是星桥。哄得满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

此时回首忆行朝。太平楼。倚层霄。红蜡光中,买酒听吹箫。且就天涯聊一醉,歌一曲,望京谣。

江上琴兴

〔唐代〕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