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江村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

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

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

我种的丛竹,翠绿重重叠映,我栽的桃树,灿烂的红花盛开。

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

照射到石镜上的月光使我留连,扑面的凉风是从雪山吹来。

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按照皇上的命令赐给我赤管笔,还赐号颗银印给我这老翁佩戴。

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

哪里想得到当我牙齿脱落之年,荐贤的奏章上竟有我的名字在。

注释

春日江村五首·其三拼音版

chūnjiāngcūnshǒu··sān
zhǒngzhújiāojiācuìzāitáolànmànhóng
jīngxīnshíjìngyuèdàomiànxuěshānfēng
chìguǎnsuíwángmìngyínzhānglǎowēng
zhī齿chǐluòmíngdiànjiànxiánzhōng

作品简介

《春日江村五首·其三》是杜甫组诗中承转心境的关键篇章。此诗前两联以工笔描绘草堂春日景致——“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写亲手栽培的花竹生机勃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则融石镜山月与岷山风雪于一体,展现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腻感知。后两联笔锋陡转,提及朝廷授予“赤管”“银章”的微末官职,尾联“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以自嘲口吻,道出垂老获荐的悲凉与讽刺。全诗在明丽春景与衰朽现实的强烈对照中,暗含对朝廷用人政策的深刻质疑,体现了杜甫“以乐景写哀情”的至高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永泰元年(765年)春,时杜甫因严武再度镇蜀而被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中“赤管”(指官员用的赤管笔)、“银章”(指银印章)正是此职务佩饰。然而此时诗人已齿摇发白,所谓“荐贤”不过是对严武人情的敷衍。石镜(成都古迹)、雪山(指岷山)等意象,既点明草堂地理环境,更暗喻诗人澄明心境与人生寒潮的交织。此职仅任半年便辞退,可见诗中“名玷”之叹实为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晓

〔唐代〕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春情寄子安

〔唐代〕鱼玄机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硐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春草

〔宋代〕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春怨

〔唐代〕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