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态度。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认为人们只要认识到了这种自然的规律,不必去求仙访道,便可以逍遥任性,随顺自然,无喜无忧,以终天年。全诗语言通俗,思想通达。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此诗是唱和之作。题明“星纪”,星纪是丑年,再结合诗歌内容,可推定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与《形影神三首》创作时间相近。这年陶渊明四十九岁。
翻译注释
翻译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往复回环于是无穷。
新年刚过转眼之间,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南窗之外枯木稀少,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雨神及时降下甘雨,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处于穷困等待命尽,安贫乐贱何妨道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随心任性并无卑崇。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何必访仙攀登华嵩。
注释
(1)五月旦作:指五月初一写这首诗。旦,这里的解释是农历初一。
(2)戴主簿:姓戴的主簿,诗人的朋友,事迹不详。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3)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化用《庄子·列御寇》“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之意,比喻迅速流逝的时光。虚舟,空船,这里可解释为“轻舟”。逸,快疾、迅速的意思。棹(zhào),长的船桨,是划船的工具。
(4)发岁:开岁,一年之始。
(5)俛仰:即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俛,同“俯”。
(6)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是一年。《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晋义熙九年(413)即为癸丑岁。
(7)奄:通“淹”,忽然的意思。
(8)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9)罕:罕见,稀少。
(10)悴:憔悴,这里是枯萎的意思,指干枯之物。
(11)荣且丰:繁荣茂盛。荣、丰,都有茂盛的意思。
(12)神萍:雨师。一作“萍光”,一作“神渊”。
(13)写:同“泻”,倾注。
(14)奏:通“凑”,聚集。
(15)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
(16)来:喻指生。
(17)去:喻指死。
(18)人理:人生的道理。
(19)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晋皇甫谧《高士传》:“贫者,士之常也;死者,命之终也。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20)曲肱:“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枕头。
(21)岂伤:哪里妨害。
(22)冲:虚,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
(23)迁化:指时运的变化。
(24)夷:平坦。
(25)险:险阻。
(26)肆志:随心任性。肆,是放肆、放纵的意思。
(27)窊隆:谓地形洼下和隆起,引申为起伏,高下。窊,是低洼、低下。隆,是隆起、突出。
(28)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
(29)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五粒小松歌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五月十日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
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五言诗·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