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是唐代诗人戴察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了诗人浓烈的兴趣,并由此发出美好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深沉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秋景的依依不舍。全诗对露水生成、形态、变化、环境和消失的描写十分细腻,形象生动,把露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七将此诗列入“省试”类,可知这是唐代的一首试律诗,押题中“寒”字韵,具体作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皎洁的月光照在稀稀落落的梧桐叶上,树叶上凝结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露珠里透出闪亮的光芒,明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素的寒夜。
秋风摇动树叶,叶片就像摇摇欲坠的白玉一样让人揪心,又担心枝干的晃动会让露珠消失不见。
天气冷起来,才怀疑是不是秋天即将结束。四周安静下来,才发现已是夜深人静。
月光在空气中流淌,被露水润湿的东西都能很容易被看见。
就这样不知厌倦地多看看外面的景色吧,天亮后这些美好的事物就难以再聚到一起了。
注释
(1)梧桐:木名,落叶乔木。古代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孔颖达疏:“梧桐可以为琴瑟。”
(2)萧疏:稀疏,稀少。
(3)团:圆。这里指凝聚,凝结。南朝宋鲍照《伤逝赋》:“露团秋槿,风卷寒萝。”
(4)滴沥:水珠下滴。
(5)荧煌:光明貌。
(6)素彩:亦作“素采”,白色的光彩。南朝梁沈约《谢敕赐缉葛启》:“素采冰华,絺文霜洁。”这两句咏月色下梧桐叶上的露珠。
(7)夜阑:夜残,夜将尽时。阑:晚,迟。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阑,犹晚也。”
(8)晞:干,干燥。《诗经·秦风·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毛传:“晞,干也。”一说破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月下会徐十一草堂
空斋无一事,岸帻故人期。
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
远钟高枕后,清露捲帘时。
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
月下笛·与客携壶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幽禽自语。啄香心,度墙去。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月·万里瞿塘月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月夜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
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
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圣睹万年。
明暗相绝,何可胜言。
月季花
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