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我出生后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耻。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哪里知道我都已经老去,还是没有听到收复中原的好消息。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汴京和西京洛阳已经失陷多年,可是江淮一带的军队没有北伐中原的动作。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请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听到宋军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呢?
注释
(1)岁:年。
(2)宁知:岂知,怎么会知道。
(3)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我出生后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耻。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哪里知道我都已经老去,还是没有听到收复中原的好消息。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汴京和西京洛阳已经失陷多年,可是江淮一带的军队没有北伐中原的动作。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请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听到宋军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呢?
(1)岁:年。
(2)宁知:岂知,怎么会知道。
(3)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北望》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五言律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中原沦陷、国耻未雪的悲愤与期盼恢复的壮志。首联以个人出生时间(1127年靖康之变)与国难关联,奠定沉痛基调;颔联“墓木拱”化用《左传》典故,痛陈此生恐难见国土收复;颈联写南北隔绝(京洛无信)、江淮戍兵的残酷现实;尾联以“青海月”象征故土,发出“重照汉家营”的强烈呼喊。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炽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交织,展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篇的典型风格。
《北望》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期(约公元1200年后)。诗人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斥,此时中原沦陷已七十余年。诗中“京洛”指汴京、洛阳等故都,“江淮宿兵”指南宋与金隔淮河对峙的局势。尾句“青海月”借汉唐故地喻中原失土,“汉家营”暗含以汉代宋的复兴意象。全诗既是诗人生命终点的血泪控诉,亦是对朝廷苟安政策的尖锐批判,折射出南宋主战派人士的集体悲情。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
纵能朝杜宇,可得值苍鹰。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知来有乾鹊,何不向雕陵。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生物趋功日夜流,园林才夏麦先秋。
绿阴黄鸟北窗簟,付与来禽安石榴。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
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余雪记山田。
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
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
槁项同枯木,丹心等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