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七言绝句,以动态笔法捕捉西湖暴雨的奇幻景象。前两句"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色彩与形态的强烈对比;后两句"风来吹散"的突然转场与"水天合一"的澄明结局,展现自然变幻的无常与壮美。全诗以"翻-跳-吹-如"为动词链条,比喻新奇,节奏跌宕,体现苏轼"随物赋形"的艺术表现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诗人于望湖楼(今杭州北山路)醉中即景,将酒意与豪雨共酿为诗。"白雨跳珠"的描写源自五代董源山水画的雨点皴法,其"水如天"的意境影响米芾"云山墨戏"创作,今杭州西湖景区重建望湖楼并镌刻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2)遮:遮盖,遮挡。
(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4)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5)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全文拼音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相关推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