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作品简介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爱春、惜春的心情。开头二句说明春日已尽,诗人不忍送春归去;结末二句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爱惜和对春天将逝的不舍之情,说明了春光对于苦吟诗人而言非常难得。全诗语言朴素、明畅、自然,感时抒怀,高昂乐观,在众多的唐人惜春之作中特别引人注目,显示了诗人高超的遣词造句之技巧。

创作背景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此诗是因季节转换惋惜春光难留而作并赠予友人的一首诗,作于某一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具体作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注释

(1)正:一作“更”。

(2)三十日:即晦日。《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

(3)风光:即春光,风景,春色。风:一作“春”。

(4)苦吟身:苦苦吟诗的人。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唐冯贽《云仙杂记·苦吟》:“孟浩然眉毫尽落,裴祐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作者与孟郊,人称“苦吟诗人”。此处是作者自称。

(5)君:指春光。

(6)不须: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7)睡:一作“寝”。

(8)晓钟犹是春:一作“五更还是春”。晓钟:报晓的钟声。唐沈佺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

全文拼音版

sānyuèhuìzèngliúpíngshì
sānyuèzhèngdāngsānshífēngguāngbiéyínshēn
gòngjūnjīnshuìwèidàoxiǎozhōngyóushìchūn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其诗清奇僻苦,精于炼字,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代表作《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等以“推敲”典故闻名。早年为僧,后还俗应试却屡试不第,晚年任长江主簿。诗风孤峭冷寂,多写贫士困顿与自然幽境,开晚唐“苦吟派”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贾岛的诗

相关推荐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宋代〕吴文英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台·清明应制

〔宋代〕万俟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萧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槐堂铭

〔宋代〕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三晋已破智氏

〔两汉〕刘向

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

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

段规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

王曰:“善。”

果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