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以精妙的构图展现草堂周边的春日景象。前两句"黄鹂鸣柳"与"白鹭飞天"形成近远两个层次的动态画面,色彩明丽(黄、翠、白、青),对仗天然;后两句"窗含雪岭"与"门泊江船"将时空骤然拓展,千秋积雪与万里行舟暗喻诗人对时局的牵挂。全诗四句皆对而毫无板滞,小景中含大境界,体现了杜甫晚年诗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绝句》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杜甫重返成都草堂时期。安史之乱虽平,但吐蕃入侵、蜀中军阀混战不休。"东吴万里船"既实指长江航运恢复,又寄托诗人"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归乡之思。作品突破绝句不宜对仗的传统,开创四句皆工对而气韵流动的新范式,其空间构图技法直接影响后世"诗中有画"的创作理念。
翻译注释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4)西岭:西岭雪山。
(5)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6)泊:停泊。
(7)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8)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全文拼音版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关推荐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