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唐代〕颜真卿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

岖嵚横道周,迢遰连山根。

馀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

醉后接㒿倒,归时驺骑喧。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

全文拼音版

dēngxiànshānguānzuǒxiāngshízūnlián
gōngdēngyǐnchùyīnshíwèizūn
rénshìsuìniángǎixiànshānjīncún
zhēnyǎnqiántáixiǎnjiùhén
shūzishàngshāngōnghuíxuān
wéizhōupéigāoxìnggǎnqíngdūn
ǎiǎixiánzhéshìbiéyán
qīnhéngdàozhōutiáoliánshāngēn
lièàilínzhòngfānglánsūn
huīyìngyánshèngshǎngyángāoyuán
yuǎnshuǐmíngliànyīnqíngjiànmén
péiyóuzhuīshèngměikuíxīntǎolùn
yǒuchéngxíngyònggōngzàohuàyuán
liúxiáfānggāndànbiépiānfān
jiùguīqīngshǎngxīnxìngchūtūn
zuìhòujiēdàoguīshízōuxuān
chíhuíxiàngbiéshānghún
lǎnshìxìngshǔsòngrénguīfán
怀huáixiánjiǔxièzèngyuǎnkōngpānyuán
zuòqīnzhúgāomínggānkūn
sōngshēnyǐnxiánruògōngxiǎnmén
huājiǔzhōngyúnhuáshàngtún
sēnshěnlièshùláoluòwàngjiāoyuán
báibànyánxiùqīngfēngmǎnqiūfán
jīnghuījiāncuìxiāoláizhūfān
xiánnièyúnyǐngqīngxīnchéngshuǐyuán
píngliánzhōng屿zhúràoshānxiàcūn
jǐngluòquánànyānníngbànlǐnghūn
wǎnghuànniánliángdàiwēn
dēnglínfēngsāojiùēn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相关推荐

登泰山

〔元代〕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登广武原

〔唐代〕张祜

广武原西北,华夷此浩然。

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

远树千门邑,高樯万里船。

乡心日云暮,犹在楚城边。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唐代〕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登西台恸哭记

〔宋代〕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

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登百尺楼赋

〔魏晋〕郭璞

在青阳之季月,登百尺以高观,嘉斯游之可娱,乃老氏之所叹。抚凌槛以遥想,乃极目而肆运。情眇然以思远,怅自失而潜愠。

瞻禹台之隆崛,奇巫咸之孤峙。美盐池之滉污,察紫氛而霞起。异傅岩之幽人,神介山之伯子。揖首阳之二老,招鬼谷之隐士。嗟王室之蠢蠢,方构怨而极武。哀神器之迁浪,指缀旒以譬主。雄戟列于廊技,戎马鸣乎讲柱。

寤苕华而增怪,叹飞驷之过户。陟兹楼以旷眺,情慨尔而怀古。

登杭州城

〔唐代〕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