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遇

〔唐代〕杜甫

磐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

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

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作品简介

《遣遇》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时记录民间疾苦的作品。诗人通过舟行所见,揭露了战乱时期官府横征暴敛、百姓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全诗叙事与议论结合,语言质朴沉痛,体现了杜甫"诗史"般的写实精神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创作背景

《遣遇》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自潭州(长沙)往衡州(衡阳)舟行途中。诗中"朱崖"指湘江沿岸赤壁,"采蕨女"、"空村号"真实记录百姓挖野菜充饥、丈夫死于徭役的惨状;"刻剥及锥刀"直指官府搜刮之甚。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的作品,凝聚了其对社会不公的终极控诉。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岳阳我恭敬地辞别了当地的主人,扬帆开船,乘驾波涛顺湘江南下。

春水涨满了南国,在阳光的高照下,湘江两岸崖壁赤红,山河显得绮丽。

船夫废寝忘食辛苦行舟,然而那回旋风掀起恶浪,不时地与船夫竞控船桨。

这次行船颇不顺利,特意多谢船老大及船夫一路辛苦了。

在途中我见到山间有一位采蕨菜的妇女,为向官府交纳税赋而到市上出卖蕨菜。

她的丈夫被各种劳役折磨而死,日暮时回到空荡荡的荒村中看到四壁皆空她号啕大哭。

所听到和看见的情况大致相同,官府的侵夺剥削已经到锥刀之末。

况且那班显贵的官员多么残暴,无仁厚之德,看待你们这些老百姓如杂生的野草。

收取钱税的门路真是多种多样,挣扎于死亡祸乱中众多的黎民百姓哀号声一片。

怎奈那些奸猾的小吏们,肆意掠夺老百姓的财物,造成老百姓在外逃亡。

自己庆幸还能顺从我生存的道理,尽管花开天暖,我甘愿穿着这破旧的绵袍。

注释

(1)磐折:形容作揖时弯腰的样子,这里有恭敬意。磐(pán):一种屈形的玉或石作的乐器。

(2)主人:指接待宾客的人。

(3)开帆:犹开船。

(4)驾:犹乘。

(5)春水:春天的江河之水。

(6)满:指涨满。

(7)南国:泛指我国南方。

(8)朱崖:即丹崖,赤崖,红色的山崖,绮丽的岩壁。

(9)云日:本指云和日,有时亦偏指日光,有时亦偏指太阳。

(10)舟子:船夫。

(11)废寝食:即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

(12)飘风:旋风,暴风。

(13)争:争夺。

(14)操:操纵。

(15)行:(车船)行驶。

(16)匪:通“非”。不,不是。

(17)利涉:顺利渡河。

(18)尔:谓船夫。

(19)从者:随从人员。亦指仆从,帮忙的。

(20)劳:操劳。

(21)石间:山间。石:犹山。

(22)采蕨女:采蕨菜的妇女。

(23)鬻市:上市买卖。

(24)输:交纳。

(25)官曹:官吏的办事机关;官吏的办事处所。

(26)百役:各种战役,亦指各种劳役。

(27)号:哭,大声哭。

(28)闻见:听到和看见。

(29)事:事情,情况。

(30)略同:大致相同。

(31)刻剥:侵夺剥削。

(32)及:至,到。

(33)锥刀:特指微利。

(34)贵人:显贵的人。

(35)岂:副词。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况且”。

(36)莠蒿:两种杂生的野草,这里指微贱。莠,田间常见的杂草,生禾粟下,似禾非禾,秀而不实。因其穗形像狗尾巴,故俗称狗尾巴草。蒿,即蒿草。

(37)索钱:收取钱税。索:索取,讨取。

(38)门户:途径,门径。

(39)丧乱:死亡祸乱。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

(40)纷:众多。

(41)嗷嗷:哀鸣声,哀号声。

(42)奈何:无奈,怎奈。

(43)黠吏:奸猾之吏。黠:狡猾。黠吏徒,指奸猾的小吏们。

(44)渔夺:侵占,掠夺。渔:掠夺、骗取。

(45)逋逃:本指逃亡的罪人,诗中指逃亡在外的贫穷人。逋:逃窜,逃亡。

(46)自喜:自己庆幸。

(47)遂:如愿,顺从。

(48)生理:生存的道理。

(49)花时:指作者作此诗时为春暖花开之时。

(50)甘:情愿,乐意。

(51)缊袍:以乱麻为絮的棉袍。古为贫者所服。缊:乱麻或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

全文拼音版

qiǎn
pánzhézhǔrénkāifānjiàhóngtāo
chūnshuǐmǎnnánguózhūyúngāo
zhōuzifèiqǐnshípiāofēngzhēngsuǒcāo
xíngfěishèxièěrcóngzhěláo
shíjiāncǎijuéshìshūguāncáo
zhàngbǎifǎnkōngcūnhào
wénjiànshìlüètóngzhuīdāo
guìrénrénshìyǒuhāo
suǒqiánduōménsàngluànfēnáoáo
nàixiáduóchéngtáo
suìshēnghuāshígānyùnpá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兴

〔唐代〕杜甫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遣怀

〔唐代〕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唐代〕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遣兴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遣兴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遣兴三首 其一

〔唐代〕杜甫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