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

〔唐代〕孟迟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以乌江为界,划江而治,并不是完美的策略,身经百战空忙一场。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统一河山的大事本来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达到,乌江亭长又知道什么。

注释

(1)遗策: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2)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

乌江拼音版

jiāng
zhōngfēnshìbǎizhànkōngláoshìzhuī
fēirénshìjiāngtíngzhǎngyòuzhī

作品简介

《乌江》是唐代诗人孟迟的一首咏史诗。此诗以项羽兵败乌江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对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首句“中分岂是无遗策”以反诘语气质疑项羽“中分天下”的战略短视;次句“百战空劳不逝骓”借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歌,慨叹其虽勇猛善战却难挽败局;后两句笔锋陡转,“大业固非人事及”点出历史成败的超人力因素,而“乌江亭长又何知”则以旁观者的无知暗喻命运的无常。全诗语言凝练,议论精辟,在短短四句中完成从具体史实到哲学思考的升华,展现了晚唐咏史诗理性思辨的特质。

创作背景

《乌江》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当时唐王朝内忧外患不断,藩镇割据、农民起义频发,士人常借历史兴亡反思现实。孟迟通过项羽故事,隐晦表达对唐末局势的忧虑:项羽“中分天下”的失策,暗讽当时藩镇割据的弊端;“大业非人事及”则透露对王朝气数将尽的悲观预感。诗中乌江亭长的形象,与杜牧《题乌江亭》“卷土重来未可知”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晚唐诗人对历史必然性的冷峻认知。

作者介绍

孟迟(生卒年不详),字迟之(一说升之),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唐代诗人。会昌五年(845年)进士。与诗人杜牧、顾非熊友善。工诗,尤长于绝句,诗风婉丽清畅,多羁旅感怀与咏史之作。《全唐诗》存其诗十七首,以《闺情》《长信宫》《徐波渡》等较为著名。孟迟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乌栖曲

〔唐代〕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生

〔两汉〕汉乐府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

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

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

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

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竿尚得鲤鱼口。

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

乌啄疮驴歌

〔宋代〕王禹偁

商山老乌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

拾虫啄卵从尔为,安得残吾负疮畜。

我从去岁谪商於,行李惟存一蹇驴。

来登秦岭又巉岭,为我驮背百卷书。

穿皮露脊痕连腹,半年治疗将平复。

老乌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

驴号仆叫乌已飞,劘嘴整毛坐吾屋。

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

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

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

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雠了。

乌栖曲

〔唐代〕王昌龄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

柳树鸟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乌夜啼·春思

〔宋代〕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