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袁宏道告假回到公安,《感事》此诗即作于家居时。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廷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晴光下最美的是远处湘山翠微,替我整日江头独赏独醉,傍晚缓步而归。
一直不见居庸关山海关传来战斗捷报,我真担心北方边境军民的安危。朝廷还未能像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国家的命运前途更使我忧愧。
从古以来谋划边防没有中下策,只应有上策就是加强战备抵御外侮。朝廷内议论政事激烈尖锐,而今应当知道究竟谁是谁非。
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
注释
(1)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2)微微:幽静的样子。
(3)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4)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5)边筹:关于边防的政策、谋划。
(6)有是非:对国家大事意见不统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袁宏道的诗
相关推荐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感讽五首·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感梅忆王立之
王子已仙去,梅花空自新。
江山余此物,海岱失斯人。
宾客他乡老,园林几度春。
城南载酒地,生死一沾巾。
感春四首·其二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
那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
处处凤栖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
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七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四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感恩多·自从南浦别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
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感旧·其四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