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湖南部曲》是宋朝将领辛弃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自己遭受谗谤,及对武勇有为的部属的关怀热爱,鼓励他为国效忠,祝愿他前程远大,即使自己遭受政治挫折、生活困厄也心甘情愿,寄寓了作者壮志未酬的一腔忠愤。全篇抒情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使豪宕不平之气漫溢纸上。
送别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作者回忆了当年与部下共同的经历和壮举,临别时写了《送别湖南部曲》这首诗相送。
翻译注释
翻译
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你去後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注释
(1)万人呼:语出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2)急急符:赵彦卫《云麓(lù)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陈师道《咸平读书堂》诗有“不奉急急符”语。符:这里指军中移文。飞虎军当时由帅臣节制,帅幕移文军中,称“传符”。
(3)愧我明珠成薏苡:《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常食薏苡,以其能胜瘴气。及还朝,带回一车薏苡。马援卒后,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运回的都是明珠文犀等宝物。这里反用其事。辛弃疾因创置飞虎军等事受到当时朝中大臣猜疑谮(zèn)毁,被台臣上章弹劾有“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等罪名。
(4)於菟: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诗:“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陈师道《徐氏闲轩》:“更能赤手缚於菟。”
(5)胆满躯:《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醉后粗狂胆满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
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
送蔡山人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送别裴仪同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送别覃孝廉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
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
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送曾巩秀才序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
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