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唐代〕杜甫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秦州城北的寺院,是当年隗嚣的宫殿。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古老的山门长满苔藓,空寂的野殿中还留着当年的壁画。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月光照亮了叶尖上的垂露,云彩追逐着度溪的夜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无情最属清清的渭水,在我忧愁时它独自流向东方。

注释

(1)隗嚣宫:在秦州东北山上。隗嚣,东汉初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新莽末,当地豪强据有天水、武都、金城等郡,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与汉军交战屡败,忧愤而死。

(2)清渭:指渭水,因水清而称。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渭河平原,经长安城北。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拼音版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èr
qínzhōuchéngběishèngwěixiāogōng
táixiǎnshānméndānqīng殿diànkōng
yuèmíngchuíyúnzhúfēng
qīngwèiqíngchóushíxiàngdōng

作品简介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是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二首。此诗以"秦州城北寺"开篇,通过对隗嚣宫遗址"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一联,以精妙的自然意象勾勒出秦州秋夜的凄清景致,尾联"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则借渭水东流之景,抒发了诗人羁旅思乡的愁绪。全诗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创作背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年48岁的杜甫因政治失意和关中饥荒,弃官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诗中描写的隗嚣宫是东汉初年陇西割据者隗嚣的宫殿遗址。在边塞荒凉的历史遗迹前,杜甫触景生情,既感慨历史兴亡,又寄托了个人漂泊的孤寂与对中原故土的思念。这组杂诗是杜甫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作。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