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王缄

〔宋代〕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作品简介

《临江仙·送王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作者,勾起了作者对亡妻和故乡的深切思念,想到自己宦游漂泊的羁旅生涯,不禁悲从中来。下片写送别时的愁苦心情,作者借酒消愁意在排遣内心的离情别恨,渗透着浓重的无奈和感伤。这首词融离情别恨、悼念亡妻、仕途失意、乡愁故思为一体,情感发自肺腑,沉郁而真挚,字里行间渗透着浓厚的伤感意绪。

创作背景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将此词收于未作编年的第三卷中。顾随《东坡词说》以为此词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所抒写的感情极接近。按之此词首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十年之数亦相同,两词属稿日不会相差很远。《江城子》作于熙宁八年(1075)正月任密州知州时,此词当作于熙宁七年秋冬间。其时苏轼尚在杭州通判任所。当时王缄自眉山到钱塘看望苏轼,回去时,苏轼写了《临江仙·送王缄》这首词相送。

翻译注释

翻译

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成天涯孤凉客。

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注释

(1)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字元直。

(3)成都:王弗墓在眉州,属成都府路,故以成都代之。

(4)江阳:古县名,东晋置,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王弗墓所在,亦可指苏氏故乡,苏辙《初发嘉州》诗:“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

(5)好在:安好,依旧。

(6)孤客:苏轼自指。

(7)欲断无肠:谓伤心之极,愁肠已经断尽。

(8)离觞:犹言离别酒。

(9)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此句言人生如来去匆匆的过客。

全文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sòngwángjiān
wàngquèchéngláishízǎiyīnjūnwèimiǎnliángpíngjiāngqīnglèijiāngyángshānzhīhǎozàibēiliáng
zuòshàngbiéchóujūnwèijiànguīláiduànchángyīnqínqiěgèngjìnshāngshēnchuánshèchùshìxiā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临江仙·西湖春泛

〔宋代〕赵溍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艗挟春飞。

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闲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宋代〕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宋代〕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宋代〕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近代〕毛泽东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宋代〕刘彤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