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万里瞿塘月》是杜甫晚年漂泊夔州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孤月意象凝聚乱世飘零之痛。首联"万里瞿塘"与"六上弦"(上弦月)的空间时间对举,展现诗人对宇宙秩序的敏感;颔联"开暗室""满青天"的光影变幻,暗喻时代晦明不定的局势;颈联"风襟静"与"泪脸悬"的内外对照,将自然景象转化为精神肖像;尾联"南飞乌鹊"(用曹操《短歌行》典)的夜久无依,在个人羁旅中注入历史苍茫感。全诗以月为镜,映照出个体生命在战乱洪流中的微小与坚韧。
月·万里瞿塘月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月·万里瞿塘月》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杜甫流寓夔州西阁时。瞿塘峡为三峡门户,诗中"六上弦"指诗人已六见夔州春月(自766年春至此时),"乌鹊南飞"既写实景,亦暗指永泰元年(765年)严武卒后诗人被迫离成都的漂泊。在"夜久落江边"的孤寂中,凝结着对"万里"外长安的故国之思。
翻译注释
翻译
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月亮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月光洒满无垠的蓝天。
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
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
注释
(1)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人。
(2)瞿塘: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3)春来:今春以来。
(4)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5)时时:常常。与“故故”变文同义。
(6)开:指照亮。
(7)满:指月光洒满。
(8)青天:蓝天。
(9)爽:清爽、凉爽。
(10)合:环绕、充满。
(11)风襟:衣襟。
(12)当:对着。
(13)悬:悬挂天空。
(14)乌鹊:乌鸦。
(15)夜久:夜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月·过水穿楼触处明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月下笛·小雨收尘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夜沉沉、雁啼正哀,片云尽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月季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
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月夕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