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作品简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中的第二首,描写了中秋夜月的奇特景象。诗人通过"轮仄半楼明"等独特视角,抒发了战乱时期戍边将士的辛酸和普天下离人的共同悲慨。全诗意境苍凉,语言凝练,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中秋,杜甫寓居夔州时期。诗中"巫山"、"白帝城"皆夔州地标;"刁斗"(军中巡夜器)暗示当时崔旰之乱未平;"汉家营"借汉喻唐。杜甫见中秋月轮西斜,联想到戍边将士"张弓倚月"的艰辛,将个人望月之思扩展为对战乱中所有征人的关怀,是其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翻译注释

翻译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注释

(1)稍下:逐渐落下。

(2)巫山峡:即巫峡,一称大峡,长江三峡之一。

(3)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传言殿前井内曾有白龙跃出,因自称白帝,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端。

(4)沈:古同“沉”。

(5)全浦:整个鱼腹浦,指夔州江边。浦:水滨。

(6)刁斗:以铜为之,军中用其昼炊饭食,夜击以警夜。

(7)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8)残魄:月将灭时的微光称残魄。

全文拼音版

yuèshíyuèèrshǒu··èr
shāoxiàshānxiáyóuxiánbáichéng
chénquánànlúnbànlóumíng
diāodǒujiēcuīxiǎochánchúqiěqīng
zhānggōngcánhànjiāyí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八六子·如花貌

〔宋代〕柳永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

八六子·洞房深

〔唐代〕杜牧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宋代〕辛弃疾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宋代〕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宋代〕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宋代〕吴文英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歌舞烟霄顶,乐景沉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