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庭前甘菊花

〔唐代〕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作品简介

《叹庭前甘菊花》是杜甫借咏菊抒怀的七言古诗。诗人以"移时晚"的甘菊自喻,通过"重阳不堪摘"与"残花烂熳"的对比,暗讽人才错失时机的悲剧。"篱边众芳"的得宠与甘菊"结根失所"的处境形成尖锐对照,尾句"缠风霜"更将个人困顿升华为乱世飘零的普遍命运。全诗托物言志,以菊写人,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中的深刻隐喻。

创作背景

《叹庭前甘菊花》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前后,杜甫寓居夔州时。时安史之乱虽平,但诗人老病漂泊,壮志未酬。诗中"重阳"暗指用世之期,"风霜"既写实景又喻战乱。借甘菊迟开讽喻才士不遇,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慨叹,亦是对肃代两朝弃用旧臣的曲折批评。

翻译注释

翻译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注释

(1)甘菊花: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

(2)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3)蕊:花心。

(4)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5)堪:能。

(6)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

(7)萧条:寂寥。

(8)醉尽醒:谓无菊饮不欢。

(9)烂熳:散乱貌。

(10)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

(11)采撷:摘取。

(12)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13)兹:此。

(14)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全文拼音版

tàntíngqiángānhuā
tíngqiángānshíwǎnqīngruǐchóngyángkānzhāi
míngxiāotiáozuìjìnxǐngcánhuālànmànkāi
biānwàiduōzhòngfāngcǎixiésuǒshēngzhōngtáng
niànkōngzhǎngzhījiégēnshīsuǒchánfēngshuā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情诗

〔两汉〕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唐代〕李商隐

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

茅君奕世仙曹贵,许掾全家道气浓。

绛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

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宋代〕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清代〕郑板桥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