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别刘处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中表达了诗人对刘处士的深厚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虽然离别带来了一丝离愁,但整首诗的情感并不悲切,反而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云淡风轻之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巴陵别刘处士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
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
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巴陵别刘处士》此诗是王昌龄在巴陵(今湖南岳阳)与友人刘处士辞别时所作。从“烟波桂阳接”、“湘中有来雁”的句子来看,此诗可能是作于作者由汜水县尉左迁岭南的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刘处士虽在岳阳隐逸,心却与洞庭湖水远离。
收起风帆进入小山村,住宿在缥缈的白云里。
竹丛掩映秋馆何深幽,秋月清冷在江门升起。
烟波浩瀚同桂阳相接,一日数千里奔流不息。
清夜里猿啼声声不绝,在孤舟漂泊只能如此。
湘中有大雁从北飞来,雨雪中盼望你的消息。
注释
(1)巴陵:郡名,即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县。
(2)偃帆:收起风帆。
(3)山郭:山城,山村。
(4)楚云:南方楚地天空的云。
(5)桂阳:唐郴州,隋时为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市。
(6)日夕:日夜,每一天。
(7)坐:自。
(8)湘中有来雁:相传雁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春天再北飞。
(9)音旨:音信。
全文拼音版
巴陵别刘处士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
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
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巴陵赠贾舍人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巴江柳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巴女词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巴丘书事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