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作品简介

《伤春五首·其三》是杜甫以天象喻人事的深讽之作。首联“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以天象异变暗喻君臣失和与胡寇围逼;颔联直斥“执法”之臣(指误国权宦程元振)未受惩处,致危机深重;其后“大角缠兵气”六句,借星宿移位(大角为主星,钩陈喻禁军)、御道烟尘、耆老哭驾等意象,痛陈长安失守、代宗出奔的惨状;尾联“贤多隐屠钓”用姜子牙典故,既讽朝廷遗贤,更渴盼明君识才。全诗将星象学、史学与诗学熔于一炉,在恢弘天象与破碎山河的对照中,展现杜甫“以天道论人事”的史诗笔法。

创作背景

《伤春五首》这组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在阆中。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侵入长安,唐代宗走避陕州,次年春蜀地方知,杜甫为此写了这组诗。题下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翻译注释

翻译

太阳和月亮还在相互斗争不息,星辰屡次被月晕包围。

不把扰乱国政的宦官诛杀,怎能改变当前的危机。

大角星被兵气缠困,钩陈星出现在京郊天际。

皇帝出巡的路上烟尘昏暗,老年人伸手紧紧拉住皇帝龙衣。

护卫行宫的军队缺乏,没有几个大将来朝见皇帝。

多少贤才藏身在屠户、渔人里面,皇上可肯把他们随车带回?

注释

全文拼音版

shāngchūnshǒu··sān
yuèháixiāngdòuxīngchénwéi
chéngzhūzhíyānbiànwēi
jiǎochánbīnggōuchénchū
yānchénhūndàojiùtiān
xíngzàizhūjūnquēláicháojiāng
xiánduōyǐndiàowángkěnzàitónggu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关推荐

伤愚溪三首

〔唐代〕刘禹锡

【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伤心行

〔唐代〕李贺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辽东战亡

〔唐代〕李世民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