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作品简介

《祝英台近·晚春》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闺怨词,词的上片上片写主人公与情人分手后春光流逝,春愁难止,下片写日夜盼郎归来,并化用成句抒写凄婉别愁。此词章法绵密,以春归人未还给合上下片,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而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词写作时间无确考。黄苏《蓼园词选》说此词是“借闺怨以抒其志”,是可信的。书中还写到“史称叶衡入相,荐弃疾有大略,召见提刑江西,平剧盗,兼湖南安抚,盗起湖、湘,弃疾悉平之。后奏请于湖南设飞虎军,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者,数阻挠之。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停住。弃疾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乃释然。词或作于此时乎?”辛弃疾从到南宋之后,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的恢复的壮志难以伸展,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发胸中的郁闷,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同一情调,同一抒情手法。但不能确指为因某一事而发。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去妾吕氏而作,证据不足。

翻译注释

翻译

桃叶渡口,我和他分钗别离,河岸边烟雾茫茫,柳荫幽暗浓密。我真怕登上高楼凭倚,十天倒有九天风雨凄凄,飞红片片令我悲伤,却全然没有人理,更有谁劝住黄莺,不要一声声催芳春归去。

对镜斜看我鬓边的花朵,试数花瓣把他的归期占卜,才把花儿插上鬓发,摘下又重新再数。残灯闪着昏暗光芒,映照我寂真的罗帐,我独自鸣咽梦呓,是他春天将愁带来,春归哪里,却不懂得把愁带去。

注释

(1)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宝钗分》,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2)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南宋犹盛此风。

(3)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4)南浦:泛指水边送别的地方。

(5)断肠:多用以形容悲伤到极点。

(6)飞红:飘落的花瓣。

(7)鬓边觑:斜视鬓边所插之花。觑(qù),斜视之意。

(8)把花卜归期:用花瓣的数目,占卜丈夫归来的日期。

(9)簪:作动词用,意思是戴簪。

(10)罗帐:床上的纱幔。

(11)昏:昏暗。

全文拼音版

zhùyīngtáijìn··wǎnchūn
bǎochāifēntáoyānliǔànnánshàngcénglóushíjiǔfēngduànchángpiànpiànfēihóngdōurénguǎngèngshuíquànyīngshēngzhù
bìnbiānshìhuāguīcáizānyòuchóngshǔluózhàngdēnghūngěngyànmèngzhōngshìchūndàichóuláichūnguīchùquèjiědàijiāngchóu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慷慨激昂,充满抗金复国之志,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被誉为“词中之龙”。曾组建义军抗金,南归后屡遭排挤,壮志难酬。词风雄浑豪迈,亦不乏田园清新之作,有《稼轩长短句》传世,是宋词巅峰代表之一。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代〕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祝英台近·月初残

〔近代〕王国维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各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纵有恨、都无啼处。

祝英台近·饯陈少逸被仓台檄行部

〔宋代〕吴文英

问流花,寻梦草,云暖翠微路。锦雁峰前,浅约昼行处。不教嘶马飞春,一奁越境,那销尽、红吟绿赋。

送人去。长丝初染柔黄,晴和晓烟舞。心事偷占,莺漏汉宫语。趁得罗盖天香,归来时候,共留取、玉阑春住。

祝英台近·杏花初

〔宋代〕李彭老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祝英台近·水纵横

〔宋代〕辛弃疾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祝英台近·倚危栏

〔宋代〕褚生

倚危栏,斜日暮,蓦蓦甚情绪?稚柳娇黄,全未禁风雨。春江万里云涛,扁舟飞渡,那更听,塞鸿无数。

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满目风尘,冉冉如飞雾。是何人惹愁来?那人问处?怎知道愁来不去!

祝英台近·挂轻帆

〔宋代〕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间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宋代〕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祝英台近·缒银瓶

〔近代〕吕碧城

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

倦凝眄,可奈病叶惊霜,红兰泣骚畹?滞粉黏香,绣屧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祝英台近·月如冰

〔宋代〕汤恢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阑湿。桂树风前,醲香半狼藉。此翁对此良宵,别无可恨,恨只恨、古人头白。

洞庭窄。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万里乾坤,原无片云隔。不妨彩笔云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