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皇帝已经颁布了科举考试的诏书,距离秋试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要学习孔子“韦编三绝”的刻苦读书的精神,上了考场才能下笔就写出好文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不要像那些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白白地长了七尺多高的身躯。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等明年你们参加吏部的考试,一定会比梅福和仇览更优秀。
注释
(1)闻:听说。
(2)科诏:朝廷发布的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
(3)勉:勉励。
(4)诸子:儿子们。
(5)秋举:即秋试。亦叫“秋试”或“秋闱”。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即乡试。因在秋季举行,所以称“秋试”由朝廷派出主正副考官主持,录取的称举人。
(6)天书:封建时代称帝王的诏书。
(7)十行:十次,多次。
(8)绝编:即“韦编三绝”。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三绝:指多次断开。是说孔子阅读《易》,编联书简的熟牛皮条递了好多次,说明孔子仔细得反复地读书,不怕吃苦。
(9)下笔:指作文章。杜甫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三公:周代三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用此称,惟已无实际职务。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
(11)后:后代。
(12)七尺:指很高的身躯。
(13)吏部:官署名。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14)选:选拔、考核。
(15)梅福:汉代儒生,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讳。
(16)仇香:东汉官吏仇览,被称为方正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