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代〕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作品简介

《清明后登城眺望》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清明时节登高远眺为切入点,通过"百花如旧"与"万井新烟"的今昔对比,在"草色连天"的辽阔景象中,突然转入"长安何在"的怅惘追问。全诗以空间递进(地面百花→城中井烟→江流远天→夕阳长安)带动情感升华,将节令观察、都城气象与个人宦游漂泊之感融为一体,体现刘长卿"承杜甫沉郁,启晚唐苍凉"的过渡期诗风。

创作背景

《清明后登城眺望》此诗作于大历年间(766-779),时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为睦州司马。诗中"新烟"暗指唐代寒食节"改新火"制度(《辇下岁时记》载),而"长安"之问实为对重返政治中心的渴望。安史之乱后的都城残破景象(参见《旧唐书·代宗纪》),与江南"百花如旧"形成强烈反差,尾句"夕阳"意象更投射出中唐士人的集体迷茫。明代胡震亨评此诗:"以丽景写哀,得杜陵(杜甫)神髓。"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明过后的风景如画,站在城墙上俯瞰云雾缭绕的远山。

百花依旧如往年般盛开,千家万户升起寒食节后的新炊烟。

绿草茵茵铺满大地,江水奔流与遥远的天际相连。

京城长安在哪个方向?只能遥指那落日余晖的远方。

注释

(1)睥睨:原指城墙上的矮墙(女墙),此处作动词"俯视"用 ,反映唐代地方城市普遍建有城墙的军事防御特点。

(2)井:古代八家共一井,代指里巷民居。

(3)新烟:寒食节禁火三日后的重新举火。

全文拼音版

qīngmínghòudēngchéngtiàowàng
fēngjǐngqīngmínghòuyúnshānqián
bǎihuājiùwànjǐngchūxīnyān
cǎokōngjiāngliúyuǎntiān
chángānzàichùyáozhǐyángbiān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春来秋去

〔宋代〕晏殊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清平乐·野花芳草

〔唐代〕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